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,2019年6月发布的《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指出,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18-29岁人群中,糖尿病前期患病率,已达到20.2%,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过40%。
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越趋于年轻化,这与一些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,而年轻人却往往忽视了这类疾病的,对体内的糖代谢异常状况了解不足。
等到发现了患有糖尿病,人们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,才后悔没有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,更后悔没有趁早买重疾险来保障,这时想买重疾险就因为核保不过而买不了!
一般重疾险产品都会设置有严格的健康告知,很多重疾险对糖尿病的审核条件很严格。
说实话,带有糖尿病投保,保险公司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,设置健康告知的原因是这样的:
不过,有位小伙伴说凡尔赛1号重疾险的核保条件比较宽松,患有糖尿病也有机会投保。
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呢?学姐这就来研究一些凡尔赛1号的核保条件!
本文重点:
凡尔赛1号重疾险对糖尿病核保条件如何?
凡尔赛1号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入手的?
一、凡尔赛1号重疾险对糖尿病核保条件如何?
学姐仔仔细细研究凡尔赛1号这款重疾险的核保条件,之前这款产品大多情况投保,是采用智能核保的方式。
凡尔赛1号的智能核保就有问到糖尿病的问题,但可惜的是,客户一旦明确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如实回答后,智能核保的结果都是直接拒保的。
保险的健康告知真的一点也不能出错、隐瞒,否则哪怕顺利投保了,后面保险工作人员发现有不属实的地方,理赔时可会直接拒赔,甚至还有更严重地情况发生。
但是对待保险的健康告知,学会了这几个小技巧,或许还是有机会能顺利通过的:
好消息是,凡尔赛1号重疾险如今的人工核保上线了,之前患有一些疾病都不能通过智能核保的,现在便可以人工核保来申请投保,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在人工核保的方式下,也增加了投保几率了!
凡尔赛1号人工核保的优势就在于包容性强,智能核保能核的、不能核的,都可以走人工核保尝试一下,而且更加人性化,不像自助化的智能核保那样对糖尿病等疾病采取一刀切。
如果患有糖尿病,我们如实告知情况,凡尔赛1号的审核人员说不定看你的实际情况真的需要保障,就直接给你通过了呢,是不是很人性化呀~
这篇文章里面,学姐还为大家整理出人工核保区别于智能核保的好处,大家再了解下呗:
二、凡尔赛1号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入手的?
尽管凡尔赛1号重疾险给了糖尿病患者更大的投保希望,但我们也不能直接就入手了直接产品,还得看看这款产品对自身的保障是否有利才行!
接下来学姐就来分析这款凡尔赛1号,先看看保障图:
根据保障图,我们可以了解凡尔赛1号是由同方全球人寿这家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,同方全球人寿这家保险虽然才成立不久,算是比较年轻的保险公司,但是它的来头可不小。
如果对凡尔赛1号重疾险的承保公司同方全球人寿有点不放心,那么我们就来看这篇公司介绍,相信看完之后,大家就能安心了:
以下内容讲的就是凡尔赛1号重疾险值得称赞的地方了:
1、投保灵活
同方全球人寿凡尔赛1号考虑到消费者的不同经济情况,就根据保障期限设置两个投保计划:
经济预算有限的朋友,可以选择保至70周岁的计划,而且这个保定期的计划里面的中轻症是可选责任,预算实在不够,又想要有重疾保障的,那我们就可以只投重疾保障,就能省下一大笔保费了。
经济预算充裕的朋友,学姐就建议还是优先选择保障比较全面的保终身的计划。
毕竟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,医学进步了,人们的寿命增长了,尤其2020年统计,我国人均寿命是77.3岁,只保到70岁的话,以后还有大把时间就可能没有保障了!
关于保定期和保终身重疾险的选择,大家还可以再参考这篇文章的选择方案:
2、疾病赔付优秀
凡尔赛1号两个计划的重疾赔付都做得很给力,被保人在60岁前确诊重疾时,可以额外获得80%保额,在60-64岁这段时间里,确诊重疾也有额外30%保额的赔付。
另外,选择凡尔赛1号保终身的计划,还有这样的好处,在60岁前首次确诊中症,可以有仅一次的机会获得额外15%保额的赔付金;
在60岁前首次确诊轻症,也有仅一次的机会获得额外10%保额的赔付金,相比市面上一些没有额外赔付的重疾险产品,凡尔赛1号的保障力度实在太良心了!
3、恶性肿瘤多次赔
而且凡尔赛1号还提供了3次恶性肿瘤赔付,众说周知,恶性肿瘤即癌症,其治疗费用通常都很高,要是不幸患上又复发了,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该有多重啊!
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,平均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癌症,占全球23.7%,如果患了癌症,即使治愈了,复发率也更高,在肿瘤术后,前三年是复发高峰期,有80%的可能发生复发和转移。
所以凡尔赛1号能有恶性肿瘤多次赔付,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癌症患者每次患病时的经济负担。
不信的话,你再看看这篇文章里面数据和例子,就知道有没有必要附加癌症多次赔付保障:
其实投保了同方全球人寿的凡尔赛1号我们消费者还能享受优质的就医服务,篇幅有限,学姐就在这篇测评文章里做更加详细地介绍了: